![]() |
科学看世界 | 科学 理性 存在 文化 |
宇宙大揭秘 |
玫子 |
【写在最前面】 仅看到宇宙大揭秘这几个字,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疯子、狂徒。这也难怪,曾几何时,太久太久,这种概念已经固化了。不过,是时候揭开宇宙的面纱了。 [摘要] 哲学的玄机不透明导致科学技术误入歧途,再不改弦,人类将永远不知道宇宙有多大,星球是什么,对我们自己也知之甚少,人类社会也永远处在极端方式的循环中。当我们揭开宇宙的面纱之后,一切都变得格外新鲜,眼前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遥远的天体原来触手可及,文学艺术的浪漫还没浪够,随心所欲的幻想本来就是现实。未来的矛盾不再是攫取财富,而是管理宇宙、物尽其用成了每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对论错在了哪里,光不再有波粒二象性,癌症将彻底消失,起死回生看先秦,不知道还有什么要说的。这不是科幻,是近在咫尺的果实。尽管人人都有金銮宝座,但沙发只有一个,要想“坐享其成”,那就捷足先登吧! [关键词] 宇宙真相;哲学缺失;科学之殇;三维矛盾;人类未来 [引言] 较真的物理总是被浪漫的哲学死磕,并且无奈地验证着哲学的观点。尽管始终找不到甩掉它的办法,但哲学也无形中掩饰着物理的滞后性、难解之谜和错误。这一对不情愿的合作者也有共同的认知,即: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还有一个“物质能无限分割”的默契看法。当共同的认知正确时,一切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否则不能自圆其说,或者用错误掩盖错误,严重时还不如在不一致中寻找共识。当物理解释不了某些现象时,总会搪塞或斥之以迷信,但哲学却显得格外滑头,总能有个说辞。哲学不用追本溯源,也不用去验证真假,但可以钻空子,可以完美地“信口开河”。当一个新的观点挑战物理和哲学的共识时,或许招致同仇敌忾,不过科学毕竟是科学,不怕硬碰硬。揭秘宇宙的本真,从个体角度讲比改变人类的思想都难,这个我懂。所以把高深莫测的奥秘尽量科普化,避开无谓的诡辩,力求各色人等只要有点耐心、信心和科学态度,都能看到崭新的世界。 一、基本概念 为了不至混淆,先把概念定义清楚。 (一)绝对无 绝对无,什么也没有,绝对没有,绝对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没有任何东西,与客观存在相对应。 (二)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就是一定有东西,不管是什么东西,也不管这些东西的属性是什么,但一定有东西存在,绝对存在。客观存在与绝对无相对应。 (三)绝对物质。 物质的最小单位,没有任何办法再小了。如果物质能分成无限份的话,绝对物质是最小的那一份,没法再小了,绝对物质不能为0。绝对物质不允许有任何异类存在,包括各种场。绝对物质与绝对真空相对应。所有绝对物质的质量都相等,体积也都相等,根据稳定原则,绝对物质呈正圆球状(证明从略)。 (四)绝对真空 不允许有任何物质存在,包括各种场。可以瓦解和堙灭任何物质直至完全消失,始终保持理想状态的绝对真空。绝对真空没有距离及时间。注意,绝对真空和“绝对无”不是一个概念,千万不要混淆! (五)能量和意识(可以推理和科学证明) 能量是一切运动(传递)的源泉,包括具体的和心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见证者。意识能反映客观存在。意识活动是能量赋予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意识和能量不可分割,始终同体,有能量就有意识,无论能量大小。能量和意识可以互动,能量和意识的互动会改变能量的性质。 注:在后面的叙述中,能量均含有意识的成份。 二、重新认识宇宙 (一)宇宙最小物质密布图 根据传统认知,物质充满整个宇宙,物质无限可分。我们按极端状态下的绝对物质(最小了)绘制密布图如下:图①
图①绝对物质密布图 图①说明:图中的所有圆都是正圆球,代表绝对物质。因为物质充满整个宇宙,那就意味着绝对物质挤很紧,一动不动,也不能转动;球与球之间的接触面积无限小,但不能为0;球与球之间的缝隙是绝对真空。 (二)物体的运动 1、根据传统认知,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那么按图①的描述,天上的飞机是怎么飞的?人是怎么走来走去的?连最小的物质都不能移动,那么大的物体是怎么移动的?根本不可能! 2、既然“物质”不能移动,那么能够移动的物体一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所组成,现在只剩能量可言了。据此,物体是能量的体现,物体的运动是能量的传递,包括我们所在的地球和人类自身。 (三)新的认知 1、物体的本质是能量,能量是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互动的结果,形形色色的物体都体现着一定量的能量。 2、绝对物质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 3、距离、时间和速度应重新审视,因为能量的变化会产生错觉。 (四)尊重科学的严谨性 图①的结构是站在传统物理学上推理出来的,若站在新的理念上,即“物体是能量”来推理会是怎样呢? 1、最小的那个“物质”——绝对物质,成了最小单位的纯能量,根据能量的定义、性质和单位,这显然不能成立,也引申到与物质不灭相悖。图①中的绝对物质不可能是脱离物质的纯能量了。 2、根据矛盾的构成原则,图①的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缺一不可,必须都存在。那么“物体是能量”的结论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3、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相互作用产生能量(后面涉及初始能量),这些能量只能存在于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的交汇处,绝对物质的外表就像涂了一层能量柒,貌似最小单位的纯能量。这也许正是爱因斯坦“物质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的预言。尽管“物体是能量”,但物体的量也可依此推理来折算。 4、若以绝对物质的外表为最小能量单位,那么能量的传递也许会出现类似量子之说的不连续现象,同样“大能量”是最小能量单位的整数倍。 三、经典之殇 经典认知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也使它的过失无法回避。 (一)哲学之殇 作为指导工具的哲学太过玄妙,在根本问题上的不透明是导致科学走向绝境、社会极端现象无限循环、各类思想肆意泛滥的根本原因,就连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也没能“幸免”。 (二)物理学之殇 1、相对论。相对论作为科学支柱,实际上是在怀疑中使用的,尤其被量子力学揪住不放。以至于又诞生了维度越来越多的超弦理论(面多了掺水,水多了掺面),更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他理论。爱因斯坦说得有道理: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但表达式的含义不同了。 2、牛顿定律。作为经典科学的牛顿定律,揭示出了自然运动规律,也衍生出后来的很多理论。但由于理念的原则性不同,导致最后不得不借助“神的第一推动力”,而且整个运动的最终结果也只能草草收场,甚至胡乱结束。 3、能量守恒。焦耳最终坚持到了能量的彻底守恒并得出完美结果,这个结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尽管初始能量转嫁给效率得以瞒天过海,但没指明的适用范围却招致很多麻烦乃至灾难。不过他的贡献确实太大了。 这一切都归咎于哲学之殇吧! 四、宇宙的一生 宇宙的一生就像人的一生一样(参考图②),从出生后的懵懵懂懂,经“成熟拐点”到成熟期,历尽沧桑到晚年,又经“暮年拐点”到回归期,最后恍恍惚惚回到原点0,就像什么都没发生,根本没有恐怖主义。出生后到成熟拐点这段时间我们就叫孕育期,懵懵懂懂什么也没记住。成熟拐点到暮年拐点是成熟期,博闻强记,事业在此成就。暮年拐点之后开始回归,恍恍惚惚什么都记不清了。宇宙的一生百感交集,尽管无时不刻创造着可歌可泣的辉煌,但也自始至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怎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维持着宇宙的成熟期 1、矛盾是宇宙的存在条件。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小到微观世界大到整个宇宙无一例外。哲学的这一顶尖高明之处也吻合了物理学上的一个系统内的平衡法则,使得天体周而复始地不停运转得以合理解释与验证。 2、自给自足的具体形式。 (1)绝对物质的排列成因。从图①的绝对物质密布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宇宙的绝对物质(圆球)是紧密相连的,球与球之间的缝隙(绝对真空)也是全部相通的。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图形。这个图形产生之前只有一份绝对物质和一份绝对真空(后面讲来历),前面讲过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的水火不容特性,但要放在一起时只能折中相处,既要体现两者的个性,又要保证相互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只有把大圆球破拆成众多小圆球(绝对物质),并与绝对真空合理交错才是天作之合!可以看出全部的小圆球仍是相连的,本质上还是一个球体;绝对真空虽然分散在各个角落,但仍然相通,保持着绝对真空的特性。这种结构也使得两者获得最大的接触面积。大家一定要彻底领悟这种成因,如有疑问敬请从头再看,请相信这是绝对的真理,繁琐的证明从略,这是揭开宇宙真相的关键+关键! (2)运行机制。下面的图②是运行机制示意图:
图②宇宙成熟期运行图 图②中,从成熟拐点开始运行若干时间,到暮年拐点是宇宙的成熟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宇宙。注意:图中画法只是为了清晰表述运行过程,两个拐点也可理解为同一位置,孕育期和回归期的两条曲线若视为重合及直线也行。依图①详细说明:由初始能量引发的绝对物质与绝对真空的互动,形成能量守恒链路。很久以后牛顿发现了运行规律,但找不到初始能量的出处,不得已才借助“神的第一推动力”。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完美地解释了这种运动的内在机制,但仅适于运动过程。爱因斯坦从微观发现了质能转换规律,使得各种现象有了根本性的解释,但仍然不明白初始能量的来历。后来的“上帝粒子”等等也都成了矛盾重重的无稽之谈。尽管科学家们的努力总被“神”困住,但挡不住人类的孜孜以求,一定要找到“神”的老窝! (二)宇宙的诞生 宇宙从初生就伴随着矛盾。 1、矛盾的三维性。 (1)矛盾三维的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思想产生于太过直白的具体事件中,始终只针对过程,对事件的成因和结果讳莫如深,属于二维矛盾。这使得具体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使自然科学规律一直停留在事件的稳定过程中,无法知道开始和结局。我们必须找出矛盾成因结果的能动因素,即第三维度,使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达致完美。 万事万物皆是矛盾的产物,但产生矛盾的能动机制是什么呢?有什么积极因素促成矛盾、见证矛盾自始至终的存在呢?虽然最终追查到了太过抽象的意识,但还是要给个明确的说法。 矛盾的产生必然存在某种作用力。哲学已经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发展必然是从0开始的。不管什么样的动力,在物理上必然有其反作用力相对应,否则不成立。这个反作用力正好吻合矛盾产生的能动力量,任何力量的本质是能量,能量与意识不可分割,意识有能动作用也是哲学上说的,所以促成矛盾、见证矛盾始末的能动作用等同于意识。这是无法回避、也不可否认的。能量和意识的互动会改变能量的性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观点在这里难以理解。所以一个清晰、完整的矛盾体系应包括:矛、盾、能三个维度,能=能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矛盾中的万事万物有始有终,不至于总停留在无休止的过程或消失于不了了之中。 (2)三维矛盾推演。从最小的矛盾体到最大的宇宙,都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系统内矛盾的产生也是能量的产生——意识的产生,意识见证和促使着矛盾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必须的智能记录器,时时刻刻,从不间断。试想一下,没有意识的纯粹传统矛盾过程有何意义?最朴素的比喻是“踩住脚了不吱声谁知道啊”。既然知道了矛盾的过程说明一定有意识的参与。如果硬要扯到形而上学上,请记住:一个系统的总能值始终等于0,无论内部发生什么,你看到的总是0,等于什么也没看见,跟没有一个样。矛盾的过程也是意识同步感知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从根本上讲不存在谁产生谁的问题,是完整矛盾的统一,缺一不可。如果非要论个谁先谁后的话,意识有能动作用,说意识产生了矛盾也合乎情理,因为把不可分的事物假设成了可分,仅用于否定之否定的推理过程未尝不可,但拒绝唯心思维! 从根本上来说,意识见证着客观存在,是内在的,没有不能被意识感知的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必须被意识所反映,是必须的,他们是完整的统一,不可分割!矛盾中的意识(能量)是三维中的一维,三维矛盾是完整的矛盾体系,如同三足鼎立,这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矛盾观点,请务必科学理解,至少在这里先认同三维矛盾,如有疑问可反复思考,直至看到完整的宇宙体系! 2、宇宙诞生的矛盾过程。下图是宇宙孕育期示意图:图③
图③宇宙孕育期示意图 回顾一下图②中的0点,也就是基本概念中的绝对无,即啥也没有,与客观存在相对应。宇宙诞生的瞬间,有了客观存在:一份绝对物质、一份绝对真空、一份能量(意识),紧接着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强力较量,他们用图③中的两种颜色表示。这种阴阳图的含义太过微妙,无法泄露天机,但满足人们的八卦心理绰绰有余。当较量到成熟拐点时,急于成熟的意识冲动强烈改变能量的性质,致宇宙进入成熟期,变成图①的结构,并按图②的蓝色轨迹运行。注意,意识冲动后的效应一直存在于宇宙的成熟期。当运行到猴年马月,科学家们才诞生,睁开眼看到是周而复始的运动,所以看不到初始能量,因为初始能量产生于宇宙诞生的瞬间,这时候的意识很模糊,什么也记不住,这也正是骗过哲学家眼睛的地方——三维矛盾的一维。 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总能值始终等于0,能值可以理解为矛盾中各个参量的作用之和,比如绝对物质为正,绝对真空为负,或其他对称力量,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总之相向能力之和等于0即可。“绝对无”( 图②中的0点)本来是啥也没有,为什么会瞬间变成宇宙呢?其实很容易理解,宇宙的整个过程总能值始终为0,给“局外意识”的感觉本来就啥也没有,“局外意识”认为有就有,认为没有就没有。相当于0=0-0,0=1-1,0=2-2,0=x-x随便你了。如果反问的话,我本来就是0,想也是没有,为何不想呢?其实想想无中生有,吃饱了撑的,打酱油的等等就容易理解了,只是切记:整个宇宙始终等于0。 (三)宇宙的休眠 不忍心用终结二字,就用休眠吧,休眠如终结。 宇宙长年累月不停地运转也有疲惫的一天,想退出怎么办?能量守恒定律不允许啊!其实很简单。宇宙进入暮年拐点后,一直存在于成熟期的“意识冲动后的效应”突然消失,反向改变能量的性质,致宇宙退至回归期,经孕育期的逆过程回到原点0,宇宙诞生时的初始能量也随之消失。回归期间意识不清醒,什么也没记住,不知不觉完成回归,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至于什么时候再来个新宇宙,那要看心情了,或什么时候吃饱了撑的,也许会来个反向运行的新宇宙呢。 我们把原点0说成什么也没有了,假如说成无穷小量也未尝不可,因为宇宙的总能值始终等于0,你爱咋地咋地,而且孕育期和回归期意识不清醒,什么也记不住,不妨称作混沌期,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知道,任凭“局外意识”随心想像。再延伸一下,假如宇宙在混沌期完成内在运动后直接进入下一个宇宙周期也是可以的,因为在这期间意识模糊,任凭能量摆布,一无所知。 提醒:以上涉及的意识作用,绝对不是迷信色彩的意念控制,是有科学依据和实践证明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从头再看,答案尽在其中! 五、再议哲学观 宇宙的一生讲完了,但哲学上的一些事仍需作个交待,毕竟哲学是各类学科的指导工具。 (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唯物观。唯物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种说法总有点模棱两可。第一性到第二性的时间差是多少呢?最小的时间差是0,是0的话物质和意识算同时产生了。物质决定意识的什么?物质让意识管理其他物质?不好理解,个中玄机太微妙,使用起来绞尽脑汁。 2、科学观。现在很尴尬,科学观也好,唯物观也好,已经都变味了,都不敢肯定回答了。不过最新的说法应该参考基本概念中的“(五)能量和意识”,这与传统说法不再是直接关系了。 (二)运动和静止 唯物哲学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些都是基于物质基础的。现在无法对比了,因为绝对物质呈静止状态,绝对物质的总体也只有一次瞬间的破解和回笼,已无意义。运动只是能量在传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概念了。 (三)矛盾观总览 1、唯物矛盾观。属于二维矛盾。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条件,缺一不可。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成因和结果。 2、三维矛盾观。就是上面提到的矛盾的三维性。矛盾的总体是三个条件,其中第三维度对二维矛盾有能动作用,不能缺少,使矛盾体系有始有终。这种体系比较抽象,理解起来较困难,与传统矛盾观的思路不太一样。可理解成三足鼎立的平衡模式,整个过程沿重心(圆心)运行,没二维矛盾的对称运行好理解。 3、高级二维矛盾。把二维矛盾和三维矛盾合并为一,形成一种完成三维机制的二维矛盾体系,看起来是二维矛盾,但内在运行是三维的。既直观又让矛盾体系完整,善始善终。 4、三种矛盾形式详解。1和3可理解为过程矛盾或直观矛盾,明确体现的;1结果不确定,3结果完美。2属于隐形矛盾或运算矛盾,过程不直观,但结果完美。 下图④是各种矛盾体系总览。
图④各种矛盾体系流程总览 说明:传统二维矛盾沿中间线运行,左右对称。三维矛盾沿等腰三角形重心(圆心)运行,协调一致。高级二维矛盾沿交汇线运行,看起来更有魅力,但内部处理极其复杂,总是超过已知的最高级别智能运算。无实际应用,仅在极端情况下启动,如万一受外星人威胁时作双刃屏障,保障人类安然无恙,与图③的涵义相同,内有玄机。 六、宇宙的相关参数 宇宙的过程虽然讲完了,但我们所处的宇宙正值成熟期,相关参数不能忽视。 (一)宇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传统物理建立在了物质绝对运动的理念之上,时间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的绝对物质一直就没动,孕育期和回归期也是瞬间完成的,图示过程只是揭示内在联系,回归原点后什么也没了(包括时间)。据此可说,宇宙就没有开始和结束。如果按能量来计算的话,意义上会有所不同,这至少要请化学家参与。如果按宇宙诞生瞬间的冲击波来计算,也只能找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还是预估。我相信有办法找到结果。 (二)宇宙的寿命。前面讲到了意识和能量的互动作用,宇宙的寿命会尊重总体意识的选择。 (三)宇宙中的最大速度是多少。现在已知的最大速度是光速,因为物质是静止的,所以光的波粒二象性不复存在。最大速度可能与固有频率有关,这要确切测试。能量存在于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的交汇面,绝对情况下应该参考真空的无距离概念。另外可以假设光子为最小物质时情况。 (四)宇宙有多大体积,质量是多少。这两个参数貌似是一致的。绝对物质的数量可能也与固有频率或最大速度有关。如果以光速为最大速度、光子为最小物质,绝对物质的数量可能存在某种倍率关系。 (五)最长距离是多少。在图①的结构中可以看出,绝对物质是相连的,绝对真空也是相连的,真空中没有距离。引申为任意两点间没有距离。 七、愿景 想实现某种愿望,首先理论上要通过。 (一)直通遥远天体 1、信息法。从理论上讲,天体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只要想办法利用绝对真空,可以达到任意速度。 2、实物传真法。现在已经知道物体本来就是能量体现,无线电也是能量传递,像复制一样再现物体不是不可能,地球生物可直达外星。 3、高速飞船直接载人,能量可以取自宇宙深处,无中生有解决能源问题和生活问题。传说中的UFO也许如此。 (二)穿越远古 1、信息穿越。能量的还原应该比时光倒转容易得多,重现古代文明。 2、直接还原。类似实物传真法,还原某个事件或人,一睹古代的方方面面。 (三)高级机器人 把人的活动信息复制成机器人的能动信息,让机器人直接有人的思维和控制。这是利用意识改变能量性质的原理。 (四)能源的彻底解决 根据新的宇宙认知,地球上的石油等应该是自动生成的,不是古生物演化说。地球上的主要消耗可以源源不断了,节约大量财富,还富于人类。 (五)医学顽疾消失 理念彻底变了,用能源法直接治疗,一步到位。同时健康和寿命问题必然改善。 (六)人类的矛盾转移 因为能源问题得以解决,人类的财富逐渐走向全民化。如果外星问题也顺利解决,人类的责任又转向管理外星的层面了。将来每人管理一个“地球”的话,责任远不能用重于泰山来形容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的未来更要有担当!
看完这篇文章,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这不是童话故事,是美好的明天!
【严正声名】 由本文思路产生及衍生的任何技术,只限用在人类的福祉上,严禁用于战争、仇杀和杀戮!拜托! 作者:玫子 本名:李海深 2016年8月16日 |
请用以下方式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