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世界   科学文明   理性自然

西方逻辑锁死文明,万象定理突破自洽

万象定理VS万有引力

玫子

万有引力的提出被誉为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首次揭示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01 现有的观点

现有两种主要观点。

① 牛顿的引力观

牛顿认为天体或万物之间存在一种引力,通过运动保持着相互平衡。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FmM/r²或F=GmM/r²。100年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通过试验给出引力恒量G的数值。

万有引力已经被认为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或属性,并成为大部分物理科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所有科学中最实用的概念之一。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只是根据现象总结的一种观点,有人还编成了“苹果故事”,这显然是不能用发现一词的,也有别于牛顿的其他三大定律,是独立的。牛顿的三大定律符合标准的确定原则,尤其是牛二F=ma已经成为基本标准,但万有引力不行,不能回溯到本原上,永远无法知道产生的机理,也找不到第一推动力。物理学不能统一包括万有引力在内的四种基本力,因为它们必须统一到F=ma上。

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牛顿的万有引力虽然与三大定律相互独立且本质上存在矛盾,但没有人能够推翻,只能屈从为一个另类标准(实际上是非标),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反其道而行之,根据力的平衡原理解释为“斥力”,把成因归结为空间扭曲,貌似找到了解决办法,实际上是移花接木造成更大的混乱,因为空间是什么也解释不清楚,只起到了猜上加猜的作用。

因为经典力学已经是标准,相对论必然属于非标理论,只能当成算法,不能作为认知语言使用,故相对论的解释等于是万有引力的翻版,没有实际意义。

02 万象定理的证明

万象定理没有观点,也不会猜,只有证明,把前期文章抽取几点主要的就可以了。证明过程参考图1

① 图1(a)是证明所得的宇宙基本结构图(真相图),抽象为图1(b),只有份量相等的、理想化的绝对物质(蓝色球)和绝对真空(黄色球)。因为仅此两种思维元素,故它们只能挨在一块,无所谓引力或斥力,反正不能断开。蓝色球和黄色球高速互绕旋转覆盖对方表面,使宇宙不存在外面。理想情况下,两个球是理想圆,只是挨在了一起,可视为不存在任何力,保持“静止”平衡状态。

② 退出理想化即为现实,因现实中π是无理数,没有理想圆,质心偏离理想圆心,加上“惯性”等因素,圆球变成椭球,蓝色球和黄色球将出现一远一近的周期现象。距离远时呈现“引力”,距离近时呈现“斥力”,所以一个周期之内是一远一近的交替变化。

③ 以上两步是最基本的原理说明,由于力的平衡原因,图1(b)只能退回到图1(a)的样子,图1(a)的结构造成绝对物质和绝对真空体积不相等,绝对真空被挤压后产生波粒子如图1(c),这就是基本粒子,图1(a)的每个绝对物质相当于由波粒子取代。因为π是无理数,波粒子堆积成各种各样的物质,也包括所有天体,如太阳系等。

④ 天体运行和波粒子的运行机制是一致的,如图1(c)和图1(d),炁元相当于地球,炁元与绝对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效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靠自转、公转和自转轴之间的夹角维持平衡。春分和秋分,日地之间没有作用力。过了春分地球远离太阳,日地之间产生引力,到夏至引力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秋分为0。秋分过后产生斥力,到冬至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春分为0。如此周而复始。因为波粒子是不停运转的,所以天体不需要第一推动力,也可理解为与生俱来的。

⑤ 抽象思维是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与形象思维对立统一,所以抽象的结果也是对事实的反映。尽管我们不用去亲自实验,但证明的结果必然是事实真相。万有引力或万有斥力只能作为算法使用,作为认知语言去解释天体是不合适的。真实情况是一半引力一半斥力,形成完整的周期,并遵从缘分定理。

⑥ 万象定理的证明很多,必须结合前期文章,因为是证明,任何疑义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文明可以简称为1+1=2文明,故对本证明若有疑义,必需首先推翻1+1=2

结论:万有引力实际上是一半引力一半斥力,且不存在第一推动力。

参考前期文章:《万象定理(11)“万有引力”真面目》《第一推动力是伪命题》《万象定理精华,标准思维,人类的必备》《真相图证明π是无理数》

(作者笔名:玫子;本名:李海深)

QQ505126065(lxg)

邮箱:gxah@sohu.com

请用以下方式留言
发邮件至:gxah@sohu.com或505126065@qq.com
 本站留言因故可能造成无限期延时,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