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看世界 | 科学文明 理性自然 |
简释:电子、原子、光子、灵魂、多维 玫子 ① 图1(a)是基本粒子——波粒子,由炁元+炁元轨道组成,炁元可以看作质点。若干波粒子集成为电子,如图1(c)所示,1球~5球均为若干绝对物质组成的球形区域,等效为一个绝对物质,相对于电子,整个宇宙真相图上的绝对物质都是这样子。为说明问题,只选了5个球,并拉开点距离。
图1 ② 图1(c)中,电子绕轨道做圆周运动成为原子,质量存在,如1球和5球。电子绕红色移动轨迹运行就是光子,质量不存在(0或◎)。移动轨迹的两个半圆等于原子中的一个周期。由于光子的质量不存在,进入量子物理。 ③ 太阳光就是电子沿移动轨迹来到地球的。由于原子中电子的圆周运动周期固定(线速度关联光速c或周期T♎c),故光速c不变,也就是认知的速度极限(光速不变原理)。这也是光电效应的本质。电子圆周运动的周期固定不变,是从真相图上证明的。 ④ 从波粒子到原子再到太阳系,都是一样的基本原理,故直接借用太阳系的相关命名,把电子比作地球,绝对物质比作太阳,电子的圆周运动同样有春夏秋冬之分,如图1(b)所示。电子运行到春分-夏至-秋分半周期,公转速度低于光速c,人类可以感知;在秋分-冬至-春分半周期,公转速度高于c,人类感知不到,只能证明。相对于唯物来说,感知不到的半周期就是灵魂或包含着灵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由证明知还应包括形而上学(见:《万象定理(15)矛盾的三维性》),这也正是存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原因,基于此,相对于唯物主义的灵魂应包含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前面已经证明,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就是真空,是与物质相对对立的存在,也与人类想表达的意识雷同,又,形而上学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所以灵魂可以看作形而上学,也就是《道德经》中的道,由此根据哲学定理(ㄟ=ym),灵魂可以用数理量化了。灵魂的生物特征主要由趋圆质性+π决定。 ⑤ 人类为什么看不见灵魂,上面的分析就是原因,用对立统一思想来解释,即没法对比,相当于自己看不见自己,只能通过物质反馈或证明。用万象定理1+(-1)=0解释就是进入了理想化的0界(灵界),所谓的0就是两种相反的存在在一起,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吻合。在物理上就是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的组合体,物质的绝对运动就是暗物质的体现和证明。 ⑥ 爱因斯坦想用时间和空间组成多维世界,数学上又有更多的维度出现,这在人类的习惯认知中,颇像驴头不对马嘴硬往上装,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下面看看真相图上的多维世界。 全自然数:0,1,2,3,4,5 …… の,◎ 其中,0是小到了不存在,或叫绝对小;1为最小,の为最大,◎是大到了不存在,也叫绝对大。用Ю(读音:句jù)代表全自然数。 整个宇宙就像一句话:万物皆数。用一个Ю表示即可。0为绝对真空,◎为绝对物质(刚体),1为波粒子。也可分句表示为Ю₁、Ю₂、Ю₃、Ю₄、Ю₅…… 以电子特性(也可认为是光子特性)表述的世界只占一个Ю,如Ю᙮。定性的物理解释为:空间压缩成电子,电子压缩成空气,空气压缩液体,液体压缩成固体,固体压缩成最硬的物质(或叫准刚体)。人类处于电子世界,小于空间或大于准刚体的尺度没有直接关系,但数学、物理、哲学依然存在(有效)。小于空间的成份仍然可以模仿电子那样分下去,分成无限多个Ю,速度越来越快,直至变成一个理想的“点”,整个宇宙的协调就在这个点上,类似于“上帝”。同理大于准刚体的成份也可以分成无限多个Ю,速度越来越低,直到0(刚体),不存在了,又回到了那个理想点0(上帝)。分成的无限多Ю,每一Ю就是一个维度,可以完全只按数学概念的点、线、面、体处理。 本文还要参考前期文章: 《全自然数》 《万象定理(17)光速是物质和意识的分水岭》 《万象定理(19)反物质就是真空》 (作者笔名:玫子;本名:李海深) QQ:505126065(lxg) 邮箱:gxah@sohu.com |
请用以下方式留言 |